在堆满形形的瓷杯、瓷壶、陶壶等物件的车间,清远陶瓷艺人马瑞拿出一套刚刚烧制出来的象牙白色茶壶、茶杯。只见茶器表面十分光滑细腻,散发出柔和的光泽感。“这款茶杯和普通茶杯相比,不会产生茶垢,我朋友用过一段时间后特意告诉我。”马瑞摸摸头有些不可置信地说。这款利用清远瓷土烧制出来的茶杯、茶壶,能够达到防茶垢的效果,让马鉴和马瑞兄弟颇感意外和惊喜。经过复盘、反复实验与测试,他们最近成功研发出的防污垢茶器,其包含的绿色低碳陶瓷技术有望产业化并向更多领域渗透。
炽热的窑内红彤彤一片,仿佛是一个神秘的火焰世界。陶瓷茶具整齐地排列在窑中,经受着高温的洗礼。马家兄弟神情专注,时而查看火候,时而调整窑温,他们充满期待的眼神,仿佛可以感觉到陶瓷茶具在高温下逐渐蜕变的过程。茶具在烈火中被赋予了生命,原本粗糙的表面开始变得光滑温润,釉色也渐渐显现出绚丽的光彩。跟着时间的推移,烧制渐近尾声,窑门缓缓打开,一股灼热的气息扑面而来,眼前是一片璀璨的景象:精美的陶瓷茶具在火光的余晖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1991年,马瑞和哥哥马鉴在清新区一间陶瓷厂打工。33年后的今天,他们的陶器产品不断“出圈”,陶艺慢慢的变成了他们俩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得知自产的茶器可以有效防茶垢后,马瑞和马鉴开始复盘瓷土的配料,对其中的特殊成分逐一进行提炼分析,终于总结出自洁产品的原料配方。
原来,这款釉质的独特结构是防止茶垢生成的重要的条件之一。经过精心烧制的釉质,形成了一道坚固而致密的屏障,将瓷器本体严密地保护起来。这层釉质不仅仅可以抵御茶水中各类成分的侵蚀,更能阻止茶垢的渗透和积累。即便有少量残留,也能在后续的清洗中轻松去除,让瓷器从始至终保持着洁净如新的状态。
记者发现,目前市面上所流行的自洁技术通常是“纳米涂层”,但因涂层附着力不够,容易脱落失效。自洁技术与普通涂层技术不同,是在陶瓷茶具的烧制过程中加入某些成分,可以使其具备自清洁、不结污垢的性能。通过调整釉料的成分和配比,能大大的提升釉的硬度和耐磨性,改善釉面的性能,使其更加光滑致密,不易结垢。马鉴透露,他们计划将此自洁瓷器技术申请国家专利,推广到卫生洁具、生活陶瓷等产品中去。
“绿色健康是陶瓷未来的发展的新趋势,也是我们持续发力的一个方向。”近年来,马氏兄弟的陶艺精品不断涌现,多次代表清远亮相深圳文博会。其中,又以陶晶手工壶系列为代表,它展现了马氏的传统手艺精华。手工壶采用铁壶的铸造工艺,用清远稀土作为材料,含铁量高,成器硬度高,强度大,表面富有金属质感,叩击有金石之声。
陶晶器具的试验也是不断挑战失败的过程,窑变中经历各种变形、开裂……每窑的成本超过5万元,有时候整个窑里都没有一件让人满意的成品。但马鉴和马瑞没有退缩,不断调试配方,从原料、粉料加工到窑炉后段进行排查,甚至调整窑炉结构,拿着产品断面不断找专家讨论寻找解决思路。
经过1320高温烧制后,陶晶具有轻质、硬度高、耐磨、耐热、材质穿透性好等性能,达到干烧七小时也不会损坏的效果。瓷土原料中的贵金属离子能让壶煮水时去除水中的杂质及有害成分。上海一家化工技术鉴定机构的报告数据显示,陶晶壶烧出来的水呈弱碱性,呈现小分子水状态,这让清远陶瓷工艺品重新在市场上熠熠生辉。
马鉴在制陶技艺上改良了传统的土窑,他博采众长,引进了“可控窑变”的现代高温窑,通过电脑控制,最高温度可突破1300。采用多重保温技术,大幅度的提升了窑变的操控性和环保性。在他的工作室,科技的进步已令窑炉的设计更加趋向标准化,工作环境也更为舒适。“现在,在窑炉启动时,工人们在外面也不会热得难受,多层保温技术的应用让窑炉外的温度只比室温高一点。”
日复一日,马氏兄弟沉浸在清远瓷土带来的创作快乐中。他们不停地进行创作、雕塑、烧制并创新研发,工厂里的产品日渐丰富,工艺日臻精湛。除了精美的工艺陶瓷,还有各种生活陶器,茶陶,瓶、尊、盆、盘、碟、碗、壶、缸、多功能煲,更不可思议的是乐器等。其中,有部分作品还斩获多项大奖,产品也从清远走向全国各地。
清远曾经是中国三大优质陶瓷原料生产基地之一。马家兄弟的陶瓷创业经历,成为清远瓷土发扬光大的一个缩影。从上世纪50年代试制日用瓷到1991年引进德国产600吨自动压机生产陶瓷锦砖、双钱牌釉面砖、远鹰牌彩釉马赛克等产品。近年来,清远陶瓷产业通过生产理念、管理模式和软硬件设施设备的更新迭代,已实现从“制造”到“智造”的升级,生产模式朝着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的方向持续不断的发展,也吸引慢慢的变多的陶瓷艺人来到清远发展。一时间带着各种清远符号的陶瓷壶套装茶具、清远鸡茶壶等文创产品厚积薄发,令人目不暇接,让“江西名瓷,清远土碗”的清远瓷土经典故事不断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