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年,陶瓷行业急剧下滑,倒闭、破产企业此起彼伏,大量的从业者带着忧虑与决绝离开这个打拼多年的行业,“在职”从业者中,亦有大量的职场人士躁动不安,唯恐哪一天遭遇“被裁员”“被降薪”……
2019年,“裁员风暴”在多个行业持续释放高压,华为计划裁员7000+,目标指向34岁以上的中年人;日产汽车计划裁员12000+……除了这些高科技行业,碧桂园、万科等房地产企业亦在精简人员。陶瓷行业殊途同归,已然浮现一大批面临“失业危机”的从业者,有的在行业内辗转浮沉,有的正走在被“丢弃”的路上。
今年来,《陶瓷信息》记者在与众多陶瓷从业者的交流中,“出路”“压力”“未来”等关键词被频繁提及。更让人揪心的是,“裁员潮”或许才起步,有行业人士预测,未来几年内中国瓷砖总产量仍将大幅度下降,公司数和从业人员数量仍将大规模减少。
老刘(化名)用“认命”的口吻,谈到最近的工作动态,时常感觉自己像一只年迈无力的麻雀,飞不动又躲不开身后瞄准自己的枪口。
他是佛山一家陶企的基层业务员,学历不高,为得到这份工作,按公司要求常年驻扎外地。最近,他从同事口中得知,公司正在做品牌优化管理,各部门人事变动频繁。
这个节骨眼上,部门领导破天荒地要求他回到佛山总部,参加营销总结会,要他整理自己手上的客户信息,并制成清晰的客户信息表。总结会上,领导还提出“上调2019年第四季度业绩目标”,并实行严格的业绩考核制度,不达标将被劝退。
老刘已到不惑之年,妻子待业在家,全心伺候一双儿女和瘫痪在床的老母亲。半年前,父亲病重花费高额医药费,不久撒手人寰。如今家底掏空,即便不计算孩子学费、兴趣班以及其他日常消费,仅每月房贷、车贷,老刘的还款负担至少达到人民币8000元/月。
谈到收入问题,老刘来回翻动握在手里的名片默不作声,他并不十分愿意回答这个问题。
沉默少许,他将注意力放在自己面前崭新的笔记本电脑上,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语带自嘲:“我半辈子都在卖陶瓷,卖陶瓷用什么电脑、做什么PPT……反正搞得我头大!但是不得不弄啊……”
他的声音渐渐小了下去,从微信上辗转找到同事发来的表格,摸索着键盘变换输入法,一字一句缓慢地输入信息,文件名称未改,字体大小不一,表格缺边少角像一个被拆坏了的魔方,散乱在桌面上。
和老刘一样焦虑的,还有正处在40岁边缘的大鹏,如今正处于“待业中”,四处托关系打听工作机会。
大鹏在建陶行业工作了七八年时间,虽然也是销售出身,但他与老刘是完全不同的两类人。老刘因自身能力问题,只能做一名业务员,而大鹏则曾经有过市场部主管的管理经验。他在进入陶瓷行业的8年间,做过业务、营销甚至客服,游离在一个又一个大大小小的陶瓷品牌之间,在每一家公司呆的平均时间不超过2年。
他一开始选到了较大的陶瓷品牌企业,做了一段时间销售,觉得大品牌的业务员限制太多没有自由;不久跳到一个进口陶瓷企业,进口陶瓷企业的管理模式、销售套路与传统行业完全不同,他无法适应;随后又跳到门窗行业,发现门窗行业的薪资太低,最后折腾了“一圈”下来,发现还是陶瓷行业最对自己最合适,但离开后却很难再回来,陶瓷行业“裁员潮”风口下,找工作变得难上加难。
可以明显察觉到的是,当前“处于待业状态”的陶瓷人慢慢地多,很多求职四处碰壁的“老陶瓷人”不得不另谋出路,或者寻找退路。一位辗转房产中介、家居等行业的“老陶瓷人”感叹,对比各行各业,陶瓷仍然是最高薪、最温和的行业。
近年来,陶瓷企业的用人标准日渐拔高。年龄偏大、成本偏高、工作能力一般且不稳定的“行业熟手”,逐渐成为陶瓷企业“裁员”和“弃用”的目标,甚至在很多陶瓷企业的招聘要求中,明确“35岁以下”的年龄限制。
陶瓷企业对于这类长期混迹在业内的“熟手”,接盘意愿越来越弱。比起工作能力一般、学习能力一般、适应能力一般,无法在短期内解决企业问题,只想凭借一点工作经验拿到高薪管理岗位的“熟手”;企业更偏向培养学习能力强,还是一张白纸的社会新手,至少成本更低,冲劲更足。
当下的陶瓷行业,慢慢的变多像老刘一样的从业者,成为一只被枪口瞄准的猎物,随时会因为业绩不达标,面临“被裁员”“求职难”的困境,他们上有老、下有小,背负沉重的经济压力,对未来充满了迷茫与困惑。
李轩(化名),一个坐在老板椅上的男人,30出头就已成为一家陶瓷企业的负责人,他拒绝别人在自己的名字前后添加任何职位赘述,谦逊地让人称呼他为“轩哥”。
他对“老、油、贵”的职场老油条,表现出明显的谢绝之意。“我的企业,不养也养不起又油、又贵、又不愿意作出改变的所谓资深人士。”轩哥调侃道,任何一个企业的运作,都需要资金,作为企业的负责人,在公司发展的最初,不可避免地要第一先考虑企业的运作成本高低、是否盈利等因素。
在过去十多年里,陶瓷行业很多老板、业务员挣够了车子、房子和票子。但在科技发展迅速、市场变化莫测的当下,陶瓷行业也随之进入薄利时代。整个陶瓷行业的市场规模,在优胜劣汰下严重缩水。
很多人在十几年里只顾着撒网挣钱,挣了钱就吃喝玩乐,到了行业缩水的危急时刻,才发现当初依靠嘴皮子打下的“江山”,即将要在眼皮子底下崩塌,而自己也成为一只被温水煮着的青蛙,发觉水深火热之时,四处乱窜却再也顶不开头顶上的锅盖。
这类从业者负责经营的企业面临着尴尬的境遇:实力比不上拥有全自动智能生产设备、完善产品研发技术团队的大企业,又干不过精细化运营的细分品类企业。
同时,被淘汰掉的陶瓷人,以及正走在被淘汰路上的陶瓷人,大多数是“又老又油又贵”的代表,任何一个陶瓷企业都不愿为之买单。
“过了35岁的人,就要有两个层面的考虑,要么接受自己,要么提高个人。”轩哥背靠座椅平稳清晰地说道,“陶瓷行业是不是真的存在职业危机,对公司中的个人来说,直接影响并不算很大。”
最大的危机,来自不愿改变的个人本身。当下很大一部分人不愿意跳出舒适区,不愿意作出改变,甚至有些人没考虑清楚,自己的定位是什么、缺点是什么,哪几个方面可以做提升、改变,无法改变的地方能不能通过放大自己的优势,或者利用团队协作来查缺补漏。
轩哥娴熟地泡着茶笑谈:“现在35岁左右的男人,不应该再被追问怎么样保持年轻,他本身就应该代表潮流。能与各行各业的设计师自如交流,会玩各类电竞游戏,敢挑战各式极限运动,拥有高强度工作任务的同时,不忘做到每天健身保持充足的睡眠。”
人对于未知的害怕与抗拒,是自我最大的囹圄,从而变成一只被枪口瞄准的麻雀。
小丽是个“95后”,大专专业学的是会计,通过专升本取得广告专业本科学历。
经过5年的学习,她比同龄人晚一年进入社会,一毕业进入五金行业,在一家小公司做市场,既要清点产品、联系客户、开单销售还要核算各类数据……小企业的“一岗多职”让她成为“多面手”。
偶然之下进入陶瓷行业,凭借着过硬的专业能力,她从一名策划专员摇身一变,成为了某陶企品牌策划主管。用她本人的话来说,这对于一个进入社会两年的“新手”来说,升级速度算快的了。
但作为95后,与很多初入社会、有棱有角有野心的年轻人不同的是,她身上透着一股“佛系气息”。
生活上,她单身却不急于将自己嫁出去,选择了一个不提倡加班的陶瓷企业,每天高效工作按时下班,每周固定星期天休息。工作日的业余时间,或去英语班上课,或去乐器班培养兴趣爱好拓展朋友圈,或去运动尽情挥洒年轻的汗水。周末休息的时候,上午完全宅在家里,下午则陪伴家人,或散散步、逛逛街。
工作上,她肯定新陶瓷人的精力充沛,同时正视老陶瓷人的经验优势。“我觉得不论在何时,无论面对什么样的事情,对于年轻人来说,冲劲是最大的优势,是必要的。但年轻,并不是万能的。”
小丽认为,现在很多年轻人对于自由充满了追求,在工作中精力充沛但定性不足。有的人会因为上司说了不好听的话离职,会因为企业菜不好吃离职,甚至因为企业里面的人穿搭与自己风格不符合而离职……
而老陶瓷人却不会。老陶瓷人需要养房养车养儿女成为稳定的重要原因,但是最重要的是,每一个优秀的“老手”,不仅经验比较丰富,还睿智有见地。从最开始对公司、品牌的选择上,就十分谨慎,认定了品牌之后就不会再轻易跳槽。
她认为,作为新一代陶瓷人,最应该学会的就是敬重前辈,其次就是保持敏锐的学习能力。从现有的优秀团队中,学习老前辈身上的耐力与对企业的忠诚度,学习管理者思维,将简单的执行作业思维,逐渐调整为主动处理问题的思维。
不再只是想着怎么完成领导交代的任务,更多去思考怎么更好地完成工作,与此同时,注意关注在工作的过程中,自己能有哪些收获,这才算是一个合格的职场新手该有的状态。
在有限的时间里面,尽力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与交友圈,在任何一种危机面前,保持“随便什么时间都能上岗,也随时能离开”的底气,拥有不断改变与学习的勇气,是年轻人最大的资本。否则,也将被卷入失业风暴之中。
在这样一种经济环境下,每一个人都会面临从业危机。有的中年人认为,是“年龄”加剧了危机感;有些年轻人以为,是“经验不足”让自己在工作中倍感焦虑,但最根本的原因是,是否有清晰的自我认知,勇敢为当下的自己负责。当你拥有优秀的人际关系维系能力,就可以一直做“超级业务员”;你拥有过硬的设计能力,就继续做那个“时尚的设计师”;当你拥有超凡的领导力,就继续往上走,走到金字塔的顶端。
对于每一个处在危机下的陶瓷人来说,别做那个不明白自己要什么的人,想被接纳,要么顺应市场需求改变自身,要么接受平庸的自己做平庸的工作。这个社会不让任何一个努力生活的人饿死,也绝不会让任何一个故步自封的人,平步青云。
在剧烈变革的产业时代,行业洗牌必定会淘汰一批粗放、落后的陶瓷企业,同时也会筛选掉一批“落后”的从业者,行业的职场秩序、管理模式、薪酬体系等将越来越合理和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