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上午,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我市共有7人受表彰。
12月2日上午,广东省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和先进集体表彰大会在广州召开,我市共22人和6个集体受表彰。
他们之中,有守护百姓生命健康安全的医生护士;有致力推动佛山实现制造业强市目标的“大城工匠”;有拿下多项发明专利的创新技术人才……
工会君推出“弘扬劳模精神 争做新时代奋斗者”微信专访栏目,分享这些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在各自行业中奋勇拼搏的故事,分享先进集体的光荣事迹,弘扬新时代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劳动精神,激励广大职工在各自岗位上拼搏奋斗、争创一流、勇攀高峰!
刘一军走到印有名画“蒙娜丽莎”的陶瓷薄板前,打开了手上的手电筒,灯光从薄板间穿透而过,点亮了这位“名人”的眼睛。若不是用手敲在画上发出了清脆的“怦怦”声,大多数人一定会认为眼前的这块薄板,不过是一张透光的布面。
“这是我们研发的第三代透光岩板类产品,厚度只有3毫米,具有极强的透光功能,放在家里配合灯光效果,可以营造更多温馨浪漫的气氛。”为了这极透极薄的“3毫米”,刘一军花了近11年的时间,只为将产品做到极致。
他研发出多项打破国外垄断、填补国内空白的新产品新技术,获得授权发明专利53件、中国专利优秀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7项,发表论文18篇,主编参编国家及行业标准5项。由于在行业发展中的突出贡献,他先后获得国务院特殊政府津贴、全国轻工行业劳动模范、“佛山·大城工匠”等多项殊荣。今年,他被评为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
在陶瓷业“追梦”24年,刘一军对瓷砖变大变薄的技术探索始终没有停止过。2007年,他主动承担重点项目,带领团队打破陶瓷砖普遍生产800×800(mm)规格的市场传统,成功研发出规格达到900×1800(mm)、厚度仅为3.5-5.5(mm)的大规格建筑陶瓷薄板。这两项数字变化的背后,是常人很难来想象的挑战。尤其是国内行业还没有成熟的薄板成型装备,薄型化生产的基本工艺和技术也一片空白的情况下,怎么样才可以把陶瓷板做得又大又薄,还不有损强度?
“‘从0到1’是最难的,因为要面对的问题都是未知的,付出的比‘从1到10’多很多。”刘一军表示,每一款创新产品从理念、设计、研发到生产,再输出市场绝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尤其从实验室到工厂是一个很大的跨越,要解决从配方、设备到工艺的一系列问题。回望薄板的诞生历程,刘一军觉得像一场万里长征。“所有环节都是自己摸索的,少一步都不行。”
创新就是要敢于试错、锲而不舍。困难并没有打倒刘一军,反而更激起他的意志,他带着团队迎难而上,24小时不停歇地重复实验——失败——总结——再实验的过程。最终,经过半个多月的摸索,终于锤炼出成熟的配方和工艺路线,并在当年完成薄板示范生产线的建设,实现产业化。这项大规格陶瓷技术不仅填补国内空白,更是打破了国外对大规格陶瓷板有关技术的垄断,带动了中国陶瓷行业往薄型化发展,将我国陶瓷板材生产技术跃升至国际先进水平。
即使完成了生产层面的变革,瓷砖薄板引领的产品革命还远未成功。“在很多人的传统观念里,可能‘薄’意味着偷工减料。我们要打破这一刻板印象,因此进行了堪称‘毁灭性’的产品检验测试——用强重力撞击来试验瓷砖的耐受强度,确保薄板质量不出任何差错。”刘一军说,他们开着几十吨重的货车从瓷砖上碾过,用钢珠扔砸,或是将瓷砖放在运输车辆中颠簸,经历这些破坏性试验,薄板仍然毫发无损,他们才有底气将其投放市场,并实现了国内瓷砖薄板生产的首创。
大规格陶瓷薄板的创新,意味着刘一军在技术上需要朝着更高的方向突破。今年,他和团队研发出厚度只有3mm的高强韧抛光岩板及透光岩板,而这看似“毫不起眼”的0.5mm变化,却花了他们近11年的时间,“超大规格的陶瓷薄板不是简单靠压机吨位扩大就可以产出的,尺寸变大变薄后,需要对设计、生产的基本工艺技术等多个环节进行不停地更新和实验,才能实现大规格与牢固度同时兼得。”精益求精,是刘一军从事陶瓷行业二十多年来一直坚守的初心,秉持这一信念,也让他从技术员成长为研发领头人,不变的是,他始终奋斗在科研一线。
1994年,刘一军大学毕业,进入了家乡一家国营瓷厂工作。两年后,他追随改革春风,来到南国陶都佛山,成为蒙娜丽莎集团的一名普通技术员。“当时的我,只想着找一份对口专业的工作,好好当一名‘打工人’。”
随着在陶瓷业耕耘时间越久,刘一军更觉自己越来越离不开这个行业,不知何时对陶瓷有了热爱和牵挂。“可能是在产品研发遇到难题时,团队总是团结一心,不分昼夜地努力,看着大家都如此尽心尽力,我也会更加投入;可能是在看到自己研发的产品不断走进千家万户,有一定的市场影响力的时候……”刘一军分享道。
“在新产品研发、试产、新工艺实施等关键时候,军哥总是扎根在生产线,未解决问题,他经常不顾疲惫,像一颗螺丝钉一样坚守着,这份精神深深地感染我们,也激发了我们的斗志。”同为蒙娜丽莎劳动模范创新室的同事称赞道,刘一军总是心系同事,尽可能的通过技术革新和自动化程度的提高、环境的改良来改善员工的工作条件,降低工作强度,尽己所能给予帮助。
“我常常跟身边的同事说,光拥有技术是不够的,一定要对工艺文化的发展知道和研究,对其进行保护、传承和发展,让其化为源源不断的创造力。”刘一军表示,公司发展离不开“劳模精神”的支撑。为此,他积极发挥省级和市级劳模与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示范引领作用,累计培养了近百名专业方面技术人才,建立起一支以博士、硕士及高技能人才为带头人的创新团队,推动企业持续加快速度进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