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正在加大应收账款的回收力度,制定了相应的应收账款回收考核办法,并在客户选择上重点开发信用良好、财务情况良好的客户,同时针对应收账款超时拖欠行为采取对应的法律途径“应诉尽诉”,尽可能防范应收账款的回收风险。
提问一:就目前宏观经济情况去看公司业绩大多数来源于存量市场,请问公司制造板块在未来营收或订单方面的保障有哪些?
答:公司的泵产品应用于环保水处理、暖通行业、给排水、工业应用等领域。据统计,国内水泵行业市场规模近2000亿元,行业集中度较低,公司市占率仅2%左右,仍有巨大的存量市场提升空间。同时,公司也在继续寻求增量市场,随国家“十四五”战略规划的部署,光伏、新能源等新兴起的产业都对泵产品有着较大的需求。公司近几年坚持科学技术创新,对标国际大品牌,同时瞄准细分新兴领域深耕;此外,随着国产化替代的浪潮,公司也在奋力抢占国外品牌的国内及国际市场占有率。2023年上半年,公司泵产品在中东国家、俄罗斯等海外市场取得了不错的业绩,未来依然有很大的增量空间。在开拓市场的同时,公司亦持续提升产品质量、提升产品配置、加强售后服务等,逐渐增强公司产品的竞争力。
提问二:国外泵行业市场集中度较高,国内泵行业有2000亿元左右的市场,为何没有一家公司可以做到占据较高的市场份额?
答:伴随我国工业化进程,国内泵行业发展起步较晚,行业生态长期呈现小而散特点,而国外品牌如德国的KSB成立于1871年、日本的荏原成立于1912年、丹麦的格兰富成立于1945年等,久的至今已有百年历史,相比国内同行业企业,国外行业龙头经过长期的发展相对成熟,产品系列和覆盖行业范围更广泛,品牌优势和研发优势突出,复制扩张能力较强,使他们占据了全世界内的高端市场,成为了综合性泵业集团。
公司立足打造民族泵业品牌企业,深耕泵行业已三十余年,研发水平在国内同行业名列前茅,产品定位行业中高端市场,核心产品与国外产品相比已具备较强的竞争力,凭借高性价比优势、广泛的直销网络和日益增强的品牌效应,伴随国产替代进程,近年来营收、利润及可持续发展能力从始至终保持稳健向上态势。
答:公司长期注重研发投入,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处于行业领先水平。截至2023年半年度,公司及子公司获得发明专利60项、实用新型专利400余项、外观专利近百项,为科研技术成果转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公司目前已经具备完善的泵产品研制体系,公司与浙江大学等高校进行产学研合作,立足在中高端泵产品研制上长期深化合作,新产品推出速度不断加快;此外,公司不仅在国内有研究院,在国外也设有两大研发中心,技术上对标国际水泵巨头,积极做出响应国家推行的双碳、一带一路、国产化替代等国策,持续向世界输出中国优质产品。
未来,公司在继续加大研发投入的同时,更看重绿色节能产品的研发和技术运用,积极部署、关注、研发新兴起的产业领域的产品应用。公司计划在下个月召开新产品发布会,敬请关注。
答:南极科考项目当时的难点主要在于低温运行,现在泵行业已经攻克这样的一个问题。当时公司是较早接触有关产品的,也是在摸索中前进。公司主要优势还是科技方面有硬实力,逐步的提升产品质量、管理上的水准,成为客户高度信赖的环境装备与技术服务提供商。
提问五:了解到公司泵产品还涉及到海水淡化领域,请问公司目前在海水淡化领域取得了哪些突破?
答:为解决淡水资源紧缺问题,公司自2006年开始研究海水淡化高压泵的研究与开发,承担了浙江省第一批重大科学技术专项重点项目之一,并于2009年顺利完成。2009年公司开始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日产10万吨级膜法海水淡化国产化关键技术开发与示范”中的“海水淡化高压泵开发”课题,并于2014年完成“海水淡化高压泵开发”课题验收。公司自主研发设计的海水淡化泵目前单台泵日处理量在国内同行中相比来说较高,且规格较为齐全。
答:公司泵类业务2022年以前的客户主要分布于环保水处理、暖通空调、给水排水、石油石化、钢铁能源、工业应用、食品制药等行业,随市场的发展变化,公司客户结构也在一直在优化,其中风电、光伏、储能、硅材料、半导体、氢能源、锂电池、电动汽车等行业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对公司主打CHL、CHM、CHLF等系列新产品的销售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答:大多数都用在支持公司主业泵类业务的发展。随公司泵类业务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现有生产能力以及场地已逐渐难以满足公司订单交付需要,2021年公司启动德清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基地项目建设,立足打造泵行业智能制造标杆工厂的建设目标。该项目建成后,公司泵产品产能、智能制造水平、产品稳定性都将大幅度的提高,预计将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提问八:公司的德清智能制造基地建成后,预计对公司在人员、业绩等方面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答:德清智能制造基地拥有大量的自动化生产线,将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减少对生产人员的依赖性。项目建成后可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缓解目前的人力成本及租金的压力,预计对业绩会有正向影响。
提问九:公司2023年上半年的应收帐款有12亿左右,请问公司如何应对应收账款的坏账风险?
答:公司应收账款余额较大主要系以下三个原因:一是受环境治理类业务特点的影响,公司前期投资的环境治理类项目陆续进入运营付费期,且约定回款周期较长;二是勘察设计、环保咨询类业务客户主要为政府平台等,近年地方财政的金钱上的压力较大,回款较慢;三是泵类业务客户群体从以往的配套客户延伸至计算机显示终端,而计算机显示终端的验收周期、施工周期、回款周期都相对较长。
公司正在加大应收账款的回收力度,制定了相应的应收账款回收考核办法,并在客户选择上重点开发信用良好、财务情况良好的客户,同时针对应收账款超时拖欠行为采取对应的法律途径“应诉尽诉”,尽可能防范应收账款的回收风险。